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发布天津市优化支付服务工作“成绩单”。
自今年3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以来,全国各省市积极发布相应政策文件,截至目前,已有多地发布优化支付服务成效情况。综合看,在多省市地区联合相关部门深入推动下,支付服务示范区建设、外卡受理环境建设、现金服务等工作质效显著提升,同时支付环境建设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更好地满足了外籍来华人员及老年人支付服务需求。
天津市外卡支付环境显著改善
据披露,外卡受理商户数量较年初大幅增加。截至7月底,天津市已建成18个支付服务示范区,可受理外卡商户2万户,较2月底增加113%。其中可受理外卡重点商户5310户,占重点商户总数的98%,较2月底提升39个百分点。
同时,本外币现金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截至7月底,天津市1572家银行网点开展外币兑换业务,较2月底增加22%;共完成848台ATM的外币受理改造工作,目前支持外卡取现的ATM达4795台,较2月底增加21%;累计兑换“零钱包”48.3万个,开展重点区域自助机具小面额零钞取现功能改造,累计改造1301台;组织开展银行适老化改造工作,完成改造网点2881个,占比99.9%。
境外人员支付交易量较年初大幅增长。2024年7月份,外籍来津人员使用境外银行卡刷卡消费0.91万笔、1739万元,较2月末分别增长72%和43%;使用移动支付消费13.3万笔、1672万元,较2月末分别增长113%和105%;使用外卡取现0.76万笔、1698万元,较2月末分别增长25%和8%,天津市外卡支付环境显著改善。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目前看,各省市地区优化支付服务的脉络较为清晰,在落实优化支付服务的具体过程中,能够根据区域经济情况‘因地制宜’式切入重点场景,在交易量、交易频次等指标上取得了阶段性结果。”
多地“成绩单”亮眼
2024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各地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提升支付便利性的决策部署,组织辖内支付服务机构大力推动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多种支付方式并行发展。截至目前,已有多个省市披露了优化支付“成绩单”,阶段性工作目标普遍较好完成。
据披露,上海市整体支付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截至2024年6月末,上海市90%以上的银行网点都完成了适老化改造,创建了656家“敬老服务网点”;2024年上半年,上海市各类支付服务主体共为外籍来沪人员提供支付服务超2200万笔、交易金额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7倍和1.2倍。
广东也交出优化支付服务亮眼“成绩单”。今年上半年,广东省外籍人员移动支付活跃度持续提升,支付宝、微信等“外包内用”和“外卡内绑”业务交易金额21.8亿元,二季度交易金额较一季度增长126%,新增服务境外用户超86万人次。截至2024年6月末,全省已有2.8万家重点商户支持境外银行卡受理,覆盖率超95%。
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披露,截至2024年6月末,全省重点商户1.02万户,外卡受理率达100%;支持外卡取现的ATM机具7098台,其中17家重点银行支持外卡取现的ATM占比96.4%;支持外币兑换的银行网点786个。
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各省市公布的“成绩单”来看,呈现三方面亮点,一是较高的覆盖率。国内多个省市在银行卡受理、现金使用、外币兑换、移动支付等方面实现了服务便利化水平的显著提升。二是多省市打造支付便利化先行示范区,使得整体支付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三是不同地区根据自身特点,推出了针对特定需求的支付服务。
“各省市地区优化支付服务成绩单呈现几方面特点,一是政策支持与地方实践结合;二是支付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增强,支付网络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三是数字支付的普及与应用深化,支付服务的数字化进程深入推进。”北京鑫科金融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甘玉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各地移动支付交易量均实现倍数增长,反映出地方政府在优化支付服务方面的落实效果显著。未来随着支付智能化与创新技术的融合,支付服务的智能化升级将成为重要趋势。同时,也需通过创新产品及服务的有效迭代网上期货配资门户,持续增强优化支付服务满意度和获得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本站将立刻删除。